在紐約長島一個名為Ion Popian藝術家的工作室中,我生平第一次嘗試了腦電波3D立體打印。

  當時我坐在Popian工作室的沙發上,額頭以及太陽穴被貼上了腦電圖(EEG)傳感器。隨后在電視屏幕中,我能夠看到屏幕中以4K分辨率出現的抽象形狀的波動以及電波變化。

  在我身后,一臺做為3D模型映射的計算機正在記錄我所有的大腦活動。最初,模型看起來就像是一張平面的紙。但當我在腦海中重現電影片段時,3D映射模型上開始出現凹凸。當腦海中的電影片段逐漸開始平靜時,則模型的凹凸也逐漸趨于平靜。

  對于3D模型所記錄的腦電波,Popian這樣介紹說,“我們不能記錄特定的情緒,例如喜怒哀樂等。但是我們可以記錄腦電波活動的強度。”

  現階段這個將腦電波圖像轉化為三維效果的實驗僅僅是Popian精神建筑藝術項目中的第一階段。接下來開始使用3D建模程序進編輯。Popian同程序員Thomas Martinez一同將初始的3D映射模型數據轉化成一個光滑但卻此起彼伏的“景觀”。然后,通過3D打印機進行打印。可以這么說,這項技術推出市場之后,很有可能以后家中的裝飾畫都變成主人自己的3D腦電波模型。

3D打印腦電波波形圖體驗:將思想打印出來

  目前Popian在SoHo HarvestWorks畫廊中展示自己的這一藝術概念成果。在畫廊的一個角落里,Popian將腦中浮現出打斗場面電影片段的腦電波通過3D打印機打印出來掛在畫廊的墻上。怎么樣,如此真切的看到陌生人的此起彼伏形象立體的腦電波模型,心中是何種滋味呢。

  為了打消參觀者的疑惑,Popian解釋道:我本身并沒有窺探他人隱私的癖好,但任誰都無法否認思想本身的神秘莫測性。

  對于這一階段取得的成果,Popian表示滿意。下一階段Popian準備將這些3D模型轉化成更立體并且更加獨立的數據,而不僅僅是目前的3D模型。

  展覽上展出的3D模型所展現的僅僅是一個具有曲線美的立體波形圖。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立體波形圖幾乎可以形象的反映出諸如羅丹一類的大師極為抽象的思想。

3D打印腦電波波形圖體驗:將思想打印出來

  從事藝術研究的Popian本身有建筑學學歷背景。Popian表示,通常來說一般不會有人對建筑物產生特殊的情感。但是,如果建筑本身的架構對于人們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對其產生感情。所以腦電波圖的技術發展應該會對未來的建筑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當我們開始通過人們的腦電波圖來進行建筑設計時,人們的潛意識中必將對其產生感情。當然,以目前的技術以及研究水平來看還達不到這個程度,所以這項3D立體腦電波圖技術要走的路還很長。目前最基本的3D立體腦電波圖主要還是用于休閑娛樂,以及滿足一些量化愛好者的需求。

  從打印出的3D立體腦電波圖來看,無需過多解釋就能夠清楚的了解當時人腦的活動。而立體腦電波圖圖形變化的基本是與思維意識活動有關,意識思想越活躍,腦電波圖密度越大。

3D打印腦電波波形圖體驗:將思想打印出來

  雖然這3D打印機打印立體腦電波模型在Popian現階段的藝術研究中沒有占據重要的位置。甚至其究竟能否被應用到建筑設計環節,目前尚不明確。